新生儿器官结构图
新生儿各个器官系统有什么特点?
新生儿很高兴来到这个世界,但对新生儿的特点了解不多。新生儿这么可爱,你应该很了解他们的特点。本文是边肖主编的《新生儿各器官系统特点研究》,仅供参考。
新生儿各器官系统的特点。呼吸系统
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内开始第一次
2.心血管系统
新生儿心率波动较大,安静睡眠时降至90-100次/分,哭闹时达到160-180次/分。新生儿的血流多集中在躯干和内脏,四肢较少。因此,有时四肢容易发冷,手指和脚趾末端的颜色可略呈紫色。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最初几天可听到心脏杂音,可能与暂时性动脉导管未闭有关,杂音一般在一周内消失。如果心脏杂音持续存在,应做进一步检查,排除先天性心脏病。
3.泌尿系统
大多数新生儿在分娩时和出生后2小时内排尿,99%的新生儿在出生后48小时内排尿。但由于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全,只能适应一般的正常代谢负担。喂养不当时,如用浓奶配方喂养(奶水比例不正确)或输液不合理等。,可引起水电解质失衡,应引起重视。
4.消化系统
一般出生后吞咽功能完善。因为新生儿的消化道比较大,能适应大量流质食物的消化吸收。而食道下部的括约肌没有完全闭合,容易溢乳。新生儿对蛋白质和人乳脂肪的消化能力较好,但缺乏胰粉酶,要到出生后3 ~ 4个月才能达到成人水平。因此,不宜过早添加淀粉类食物,如米粉、面糊等。婴儿在出生后10 ~ 12小时内开始排出深绿色胎粪,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粪,3 ~ 4天后转为正常新生儿大便。人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呈金黄色,糊状,一天排便1 ~ 4次。母乳喂养的孩子大便呈淡黄色且均匀坚硬的糊状,一天排便一次或两次。如果出生后24小时还没有排便,要及时去医院检查,排除消化道畸形。
5.体温调节
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健全,皮下脂肪薄,体表面积比较大,容易散热,要注意保暖;当室温过高或包裹过多时,可导致新生儿发热、脱水,称为"脱水热"。
6.肝脏酶系统
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,各种药物代谢速度慢,药物半衰期(血液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)延长,容易引起药物蓄积中毒。所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新生儿用药。另外,胆红素在肝脏的代谢不完全,可发生生理性黄疸。
7.新陈代谢
新生儿糖原储存不多,正常新生儿血糖只有40 ~ 50毫克/分升(80 ~ 12毫克/分升)。所以要尽早开始奶,防止低血糖。
8.血液系统
新生儿平均血容量为每公斤体重85毫升,但如果脐带结扎延迟,新生儿血容量会增加,导致红细胞增多,血液黏稠。出生时血红蛋白可达150 ~ 230 g/L,出生后一周内逐渐下降,出生后2 ~ 3个月降至100 ~ 110 g/L,称为生理性贫血。
新生儿的特点第一,第一次呼吸很重要。胎儿娩出后,各种刺激作用于孩子的呼吸中枢,使其张开嘴,吸一口气。这是第一次呼吸,然后它哭了。在胎儿第一次呼吸娩出前,应将婴儿向后托起片刻,并迅速清洁口腔和咽喉,以免吸入时粘液和羊水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。
第二,腹式呼吸浅且不均匀。新生儿的呼吸器官较小,呼吸肌较弱,需要观察腹部来检测其呼吸运动。新生儿通过加速呼吸来弥补每次吸气的不足,呼吸节奏往往不规律,尤其是入睡时。新生儿主要靠腹部呼吸,不要把孩子的腹部绑得太紧,以免阻碍呼吸。
第三,循环系统变化很大。胎儿右心的大部分血液通过卵圆孔和动脉导管进入左心或主动脉。虽然这两个孔口在出生时并未闭合,但由于两侧压力的变化,血液不再流经它们,这就是所谓的功能性闭合。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,这两个通道可以打开,引起血液循环的紊乱,引起儿童发绀等症状。有的孩子能听到心脏杂音,不一定是先天性心脏病,要反复检查才能确诊。
第四,消化道功能弱。新生儿的肠道长度是他身高的七八倍,消化吸收和面积都比较大,但肠壁的通透性也高,一些食物中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被吸收到体内。所以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以提高免疫力,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因为吸收了同种异体蛋白,将来会患更多的过敏性疾病。新生儿期淀粉酶活性较低,此时不宜喂糕点、米糊等食物,否则容易出现消化不良。
第五,吸咽协调性差。新生儿的胃处于水平位置,其入口处(贲门)的括约肌不发达而出口处(幽门)的括约肌发达,这使得新生儿更容易溢奶或呕吐。早产儿心肌较弱,特别容易溢奶,早产儿由于消化道肌肉不发达,容易腹胀。
第六,胎粪按时排出。胎粪是由吞咽羊水中含有的胎儿肠道分泌物、胆汁和胎儿皮脂形成的。它是糊状的深绿色。大多数胎粪在出生后不久首次排出,所有胎粪在出生后48小时内排出。如果胎粪排出较晚,黄疸会加重。如果出生后没有胎粪排出,孩子要及时就医。
七、肾脏容量有限。新生儿肾脏的浓缩能力较低,为了排出过多的溶质,需要更多的水分。除了母乳喂养新生儿,还要喂一些水,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也要补充水分。新生儿的肾脏排泄一些药物比较慢,所以一定要控制药物的剂量,防止出现毒性反应。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一天排尿,少数在第二天排尿。如果出生后48小时没有尿液排泄,就要检查原因了。
八、水分蒸发应得到补充。新生儿体内水分比例高,体表面积大,呼吸次数多,使得水分蒸发多,肾脏需要更多的液体来排泄代谢产物。所以,除了母乳喂养,还要记得给孩子喂奶。
九、体温下降保持温度。新生儿出生后,往往处于温度低于子宫的环境中,使其体温明显下降。而且它们的体表面积大,皮下脂肪层薄,更容易散热。如果温度低,孩子的生理状态就会紊乱,所以要特别注意新生儿的保暖。
了解了新生儿的这些生理特点,就有可能进行相应的护理,否则容易导致各种不良后果。新生儿是指刚生完满月的孩子。新生儿有很多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特点,了解这些特点很有必要。
A)一般状态:健康新生儿出生后会大声啼哭,但没有眼泪,各种无意识动作,吸吮能力强,充满活力。
b)身体特征:头比较大,占体长的1/4,头围33~44 cm,前囟2x2~2.5x2.5 cm,后囟闭合或仍开放,有可辨认的骨缝,头发或多或少(但不代表以后的头发密度)。出生时眼睛是闭着或固定的,很少睁开。
口腔黏膜干燥,舌短而宽,两颊内侧有凸起的脂肪垫,俗称"螳螂"它有助于在哺乳时容纳乳头,不能被切断。耳骨较软,胸部呈桶状,比头围小1-2厘米。乳房稍突出,有结节。腹胀,脐带脱落形成脐窝;因为血液多集中在躯干和内脏,肝脏可在肋缘下不到2厘米。脊柱平直,无正常的前凸后凸曲度。骶尾部略凹,四肢短小,呈前伸后屈的姿势。
双手握拳,双腿略向内弯曲,膝盖向外,脚底平坦,手指(脚趾)细长。男生阴囊大小不一,常有轻度鞘膜积液。睾丸常落入阴囊,使阴囊悬空,可引起生理性包皮或前列腺肥大,属正常现象。女婴的小阴唇比较大,大阴唇无法覆盖小阴唇,往往会导致外阴水肿。全身皮肤细腻、坚韧、富有弹性。出生时皮肤呈浅紫色,手、脚、手掌呈蓝色。当血氧浓度增加时,蓝色变淡,逐渐变成玫瑰色。骶尾部和臀部常有蓝色色素斑,指压不褪色。这是由于色素细胞在皮肤深层堆积,一般在5-6岁后消失。皮肤表面有多少胎脂和胎毛?
c)生理特点:新生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善。出生时呼吸微弱、快速、浅,常有不规则节律,每分钟可达40-80次。一般2周后逐渐稳定,维持在每分钟40次左右。新生儿的循环系统与成人不同,血液多集中在躯干和内脏,皮肤和四肢较少。四肢温度低,容易出现发绀是正常的。心率每分钟120-140次。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,体表面积大,皮下脂肪少,容易散热,所以体温波动大。
新生儿皮肤柔软,局部防御功能差,皮肤轻微损伤容易引起细菌感染,甚至危及生命的败血症,所以保护皮肤非常重要。
新生儿的胃是水平的,贲门括约肌松弛,幽门发育良好,容易溢奶。出生后一两天内常呕出淡黄色或褐色粘液,这是由于胎儿消化道分泌物和羊水、粘液、血液经产道吞入所致。在排泄方面,胎粪一般在出生后10小时左右开始排出,呈黑色、绿色或褐色,而黑黄色混合的移行性粪便在第二天或第三天排出,正常新生儿的黄色粪便在第四天开始变化;出生后1-6天,一般每天排尿4-5次,一周后可达到每天10次左右。在神经系统中,由于大脑功能发育不完善,会出现不自主的运动;新生儿有觅食、吮吸、吞咽、吐舌头等无条件反射。味觉发育好,嗅觉弱;疼痛迟钝,触摸和温暖敏感,温暖可引起兴奋,寒冷可引起焦虑;对光有反应,但视觉不清晰;出生后3-7天听力逐渐加强。
刚刚成为新爸爸妈妈,面对小生命有很多困惑。给大家讲几个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吧!
呼吸特征
新生儿主要靠腹式呼吸,每分钟40 ~ 45次。
睡眠特征
在新生儿期,除了哺乳时间,新生儿几乎都处于睡眠状态,新生儿每天需要睡眠20个小时以上。睡眠的数量和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在这个时期发育的好不好。因此,做好新生儿睡眠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整个新生儿期的睡眠时间是不一样的。
早期新生儿睡眠时间相对较长,一天可达20小时以上;晚出生新生儿睡眠时间减少,每天16-18小时不等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。大部分早期的新生儿都是全天候睡眠,而后期的新生儿如果妈妈在后半夜故意推迟喂奶,可以睡五六个小时。但新生儿糖源储备少,延长喂养间隔容易导致低血糖,所以新生儿期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。
尿液特征
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12小时开始排便,胎儿呈深色、深绿色或黑色黏稠糊状,是胎儿在母亲子宫内吞咽羊水中的胎毛、胎脂和肠道分泌物形成的粪便。3 ~ 4天后胎儿可以排出,哺乳后大便逐渐变黄。吃配方奶的宝宝每天排便1 ~ 2次,吃母乳的宝宝排便次数多一点,每天4 ~ 5次。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未见排便,应立即找医生检查,看是否有肛门等器官异常。通常情况下,新生儿排便后,要将生殖器洗净晾干。新生儿第一天的尿量为10 ~ 30毫升。出生后36小时内排尿是正常的。随着母乳喂养摄入水分,新生儿的尿量逐渐增多,每天可达10次以上,满月前后每日总量为100-300毫升,250-450毫升。
新生儿小便次数多是正常的。不要因为新生儿尿旧而减少供水量。尤其是夏天,如果供水量少,室温高,新生儿会出现脱水热。尿布湿了要及时换,会阴要勤洗。而且注意,每天早上,新生儿醒来,给大便。新生儿每次醒来都会小便,第二个月就会养成小便的习惯。这样以后就比较容易打理了。
温度特性
新生儿不能适当调节体温,因为他们的体温中枢不成熟,皮下脂肪薄,体表面积比较大,容易散热,体温会很容易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。所以对于新生儿来说,定期测量体温是很有必要的。每隔2 ~ 6小时,做好记录(正常体温每天应在36℃ ~ 37℃上下波动)。出生后常出现过渡性体温下降,8 ~ 12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。
新生儿一出生就要采取保暖措施,可以防止体温下降,尤其是冬季寒冷。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℃ ~ 26℃,新生儿可用热水袋或装有热水的密封瓶保暖,放在两床被子之间,以宝宝手脚保暖为宜。换尿布时,注意先用温水袋加热尿布。不具备上述条件时,新生儿可直接紧贴成人身体保暖。
身体特征
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,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具有广泛性,缺乏定位性。妈妈们会发现,当新生儿身体的某个部位受到刺激时,整个身体都会做出动作。清醒时,新生儿总是握紧拳头,弯曲四肢,表现出警觉的样子;受到声音的刺激,四肢会突然由屈曲转为伸直,抖动。妈妈会认为新生儿受到了惊吓,其实是新生儿对刺激的一种概括反应,不要紧张。
新生儿的颈、肩、胸、背的肌肉不够发达,不足以支撑脊柱和头部,新手父母不能垂直抱新生儿。他们必须用手固定新生儿的头部、背部和臀部,否则会造成脊椎损伤。这也是减少新生儿溢乳的有效方法。
新生儿出生注意事项1。哭不一定是饿:要不要看看尿不湿?你有身体不适吗,比如皮肤上长东西,胃痛或鼻塞?
2.宝宝吸奶过多要注意:宝宝是不是吸吮姿势不对,吃不饱奶?每次母乳喂养时间太短,孩子没吃饱?
3.婴儿睡觉时要时刻注意:孩子生病了吗?如果孩子还能不睁眼哺乳,就应该坚持母乳喂养。这种闭着眼睛还在哺乳的情况,可以在一些性格安静的孩子身上看到,而不是症状。
总之,妈妈要多给孩子吸吮,多检查,孩子很快就会学会按需给宝宝喂奶。一般来说,母亲和孩子经历2-mdash;经过三周的学习,会相当默契,逐渐形成规律。
猜猜你有兴趣:
1.新生儿最脆弱的部位是什么?
2.宝宝吃奶时抽搐是怎么回事以及解决方法?
3.向保姆学习
4.关于教育和人类发展的论文
5.新生儿疾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?
6.健康新生儿的特征是什么?
版权声明: 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!谢谢大家!